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禽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改变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期,但是自由放牧生产模式仍占有很大比重,故保证饲草均衡供给,是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本文介绍了我国牧区饲草储备存在的问题,简述了饲草储备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有利于我国饲草储备调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饲草产品储备管理体系、稳定国家饲草安全:1)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2)申请设立饲草运输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扩大贸易和流通运输体系;3)完善和健全饲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保障制度体系;4)建立和完善饲草产品生产经营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金融资金转向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corresponding food consumption in China, the demand for animal products such as meat, eggs, and milk has increased drastically. The dire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has largely depended on the demand. Currently, traditional methods of animal husbandry has shifted to more modern means of animal husbandry. However, grazing is a major concern in food production. It is essential for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to ensure a sustainable food supp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oblem of forage-grass reserve balance in China, expounds on the necessity of forage-grass reserv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1) The current stat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weak, meaning that the ability to resist damage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s insufficient, and an increase in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is urgently needed. 2) Reduction in the cost of transport of forage-grass products is needed, through expanding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3) To speed up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mprovement in the legal system regulating the use of forage-grass products is needed. 4) Establishment of supporting policies governing the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of forage-grass production is required to allow for social and financial improvements in forage-grass production. These changes will improve forage-grass product reserve and management and play a guiding role for stabilizing forage sustainability.
我国草地资源丰富[1], 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92亿hm2, 41.7%的国土面积被草地覆盖[2], 每年国家20%的畜牧业产值创收主要来源于我国六大主要牧区[3, 4]。然而, 牧区青鲜草的供给期只有2~4个月, 青草期过后, 在漫长的枯草期家畜只能采食立枯物, 加之暴风雪袭击或大雪长期覆盖草地造成的“ 白灾” 和冬季少雪或无雪带来的“ 黑灾” 侵袭草地, 无疑使家畜采食活动雪上加霜。21世纪以来, 我国牧区重大自然灾害频发, 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白灾” 发生时, 当地精饲料能够满足需求, 粗饲料缺乏, 无法得到充足的饲草料。饲草储备的作用日益凸显, 不仅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给农牧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解决农牧民温饱问题, 还可以增加就业岗位, 吸纳牧区及周边地区劳动力, 带动牧区人民摆脱和消除贫困, 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历年来畜牧业主产区灾害的发生具有多样性, 以“ 白灾” 和“ 黑灾” 为主的多种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危害[5]。虽然, 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但在养殖过程中自由放牧方式依旧占有很大比重。自然灾害对畜牧业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危害, 尤其是当复合灾害发生时, 家畜无法采食, 只能坐以待毙。因“ 黑灾” 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危害程度大等特点, 当灾害来临时农牧民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应对。但“ 白灾” 具有突发性及偶然性, 会使农牧民难于防范, 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此外, 饲草主产区储备技术落后、方法不当、物流体系不完善、储备设施等缺乏, 当雨雪发生时, 不能及时运输贮藏, 造成饲草产品大量浪费, 还使饲料发霉变质, 营养物质流失, 适口性降低, 严重危害家畜健康, 进而影响人类健康。最后, 牧区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相对落后, 农牧户自救能力较弱, 遇到突发自然灾害无法自救。此外, 储备不当的饲草产品品质严重下降, 家畜拒绝采食, 当灾害发生时饲草产品供应更加紧张, 难以满足需求, 家畜大量死亡, 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在1949-1987年间, 灾害发生频率平均为5.2次, 灾害种类包括“ 白灾” 、 “ 黑灾” 等[6]。据不完全统计, 仅2002年, “ 白灾” 导致内蒙古地区受灾农牧户达到48.32万户, 2 322.9万头家畜受害, 38.4万牲畜死亡, 0.28亿hm2草地被破坏。2012年, 内蒙古受灾人数达635万人, 造成12.9万牲畜死亡, 经济损失5.2亿元[7]。2016年, 内蒙古遭受“ 黑灾” , 畜牧业主产区农田和草地受灾面积分别为0.11亿和0.15亿hm2, 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饲草产品储备, 增强畜牧业主产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降低突发自然灾害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是一种根本性的举措[8]。
我国饲草主产区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漫长而寒冷, 气温变化剧烈, 温差较大[9]。受季风影响草地类型从东向西分别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饲草产品生产的季节性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 自然灾害频发, 草业受到影响, 饲草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导致饲草产品供给出现矛盾, 对畜牧业造成重大影响, 使畜产品价格波动异常。畜产品和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 是稳定市场、保证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政治经济地位[10]。而饲草产品是保障畜产品的基础, 故饲草产品储备与畜产品和粮食储备同样重要[11]。饲草产品储备是指相对盈余饲草产品储备系统, 是市场供求调节器, 也是抗灾减灾物资基础, 更是畜牧业发展的安全保障。饲草产品均衡供给不仅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基础, 还是实现草原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2]。
2001年,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提出抵御牧业“ 白灾” 三大措施, 即通过现代饲草加工新技术, 建立饲草产品战略储备库, 备足饲草料, 从容应对自然灾害[13]。2014年1月, 国家主席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饲草产业基地实地考察时指出, 要加强草原建设, 建立牧区饲草战略储备库, 增强草原灾害应急防治能力, 走生态畜牧业道路。2014年7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建立牧区饲草战略储备库做出批复。
冻肉储备和饲草产品储备在维持价格、稳定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应地减少了市场波动变化, 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物质保障[9, 14], 但规模化饲草产品储备尚处于空白阶段, 牧民自发性饲草产品储备能力不足,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无法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13]。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奶业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对饲草产品的需求增大, 饲草产品缺口逐年增加, 为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 我国动物口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有限的优质饲草产品以供给奶牛为主, 肉牛和肉羊基本上吃不到高品质饲草。相对于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内牧草供应严重不足。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3-2017年苜蓿(Medicago spp.)干草进口量持续增加, 从2013年进口苜蓿干草75万t, 到2017年进口苜蓿干草突破140万t(图1)。除苜蓿外, 燕麦(Avena spp.)干草进口量呈直线增加趋势, 从2013年进口燕麦干草突破4万t, 到2017年进口燕麦干草突破30万t, 增长了700%(图2)。目前,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饲草产品主要出口国, 严格控制饲草产品市场, 控制着我国饲草命脉, 对畜牧业安全十分不利。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 保障反刍家畜饲草产品安全供给, 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已经逐步完善, 做到了“ 库中有粮, 心中不慌” ; 对家畜而言, 饲草产品储备体系也需要做到“ 库中有草(料), 畜也不慌” 。只有饲草产品储备体系建立完善, 才能更好地发挥饲草产品的关键作用, 奠定现代畜牧完善业的发展基础及保障体系[15]。
目前, 粮食等农产品和畜产品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储备制度, 根据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情况, 饲草储备亟需完善[16]。北方地区“ 白灾” 、“ 黑灾”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17]。因此, 建立饲草产品储备可以将非灾害年限的饲草进行科学有效地贮藏, 延长饲草产品使用年限。在丰年储备饲草, 歉年或灾年出库, 防止饲草供给不足而发生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的现象, 满足市场需求、平抑价格, 保证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饲草储备是解决季节性及年度饲草供需不平衡的物质保障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保障, 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饲草产品储备库的建立, 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灾害年份的饲草供应, 缓解饲草供应压力; 同时可以将丰年过剩饲草进行科学加工贮藏, 当歉年饲草缺乏时开放, 做到以丰补歉, 缓解歉年饲草缺乏对畜牧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为歉年提供可靠的饲草保障。
草产业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 灾害频发,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相对落后, 农牧民大部分都比较穷困, 自救能力较弱。通过饲草储备可增加农牧民财富积存形式, 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不仅是加强草原牧区生态建设、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根本保障, 而且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现实选择, 也是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措施, 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 地方政府对饲草储备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对饲草产品储备与市场形成充分认识, 只是依靠自然灾害发生时饲草产品储备调动的命令指示, 缺乏对饲草产品流通和供给的市场监管。饲草产品储备目标、分工和信息不完善, 导致饲草生产、需求、加工等方面信息的不完整和缺失。
饲草产品运输距离大, 易受交通、天气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饲草主产区和经销区分布不合理, 且饲草的紧急运输缺乏保障, 给稳定饲草价格、保障饲草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一定的困难。
目前, 地方饲草产品储备设备匮乏, 物流设施建设和基层设施维修不足。饲草中转能力差, 储备设施难以满足运输需求, 饲草产品快速转运能力不足, 运输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突出, 同时储备技术落后和饲草产品生产的地域性、时间性限制导致饲草储备匮乏, 农牧民自救能力薄弱, 无法抵抗自然灾害, 当灾害来临时, 只能依靠国家和地方救助。
与饲草产品生产产业化密切相关的草原生态建设, 国家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但仍不能满足饲草产品生产发展的要求。针对我国饲草储备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必须有计划地加大饲草产品储备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 扶持和壮大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饲草生产企业, 实施“ 走出去” 战略, 积极参与饲草产品储备贸易及其资源配置。
建立饲草产品交易平台, 通过平台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加速饲草产品商品化进程, 提高饲草产品商品化率, 建立饲草产品“ 绿色运输通道” , 完善产业链条, 使饲草产品生产与利用有机结合。
当前我国草产业相关法律制度系统性不够, 而且法律“ 盲区” 较多。应将饲草的立法分为不同的层次, 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推进饲草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科学、完备、合理的饲草法律制度体系。此外, 主动与国际接轨, 利用国际规则来规范国内饲草市场秩序, 保障国际市场公平合理竞争。
建立和完善饲草产品政策扶持体系, 引导社会金融资金走进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健全完善补贴保护制度, 完善支农资金分配、饲草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及政府转移支付机制, 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和中国国情的饲草补贴和价格支持体系。同时, 在饲草产品的原料生产、加工销售、质量监管等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大财税扶持。例如, 在饲草产品原料生产环节中对种植用地、草种、农机、加工机械等给予专项补贴; 对天然打草地补播、改良给予专项补贴; 对加工销售环节继续执行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加大政策性贷款对加工销售环节的支持力度; 积极探索出台鼓励和支持饲草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跨地区收购、兼并政策。此外, 加大金融政策扶持, 积极执行财政贴息等政策, 鼓励金融部门在饲草产品生产经营领域积极创新金融信贷服务方式,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加大贷款的扶持力度。鼓励吸收民间资本参与, 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的政策鼓励机制, 吸引民间资本通过相互参股等形式参与饲草产品生产经营。
目前, 我国饲草产品储备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要求, 通过加强硬件建设, 推行规范化管理, 打造适合我国饲草产品储备管理的软硬环境, 形成科学合理的饲草产品储备标准规范体系, 真正发挥饲草产品储备的功能和作用, 为稳定国家饲草安全大局提供有力的保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